国内

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。汉语使用者很经常使用“国内”这个词。即便是在“国外”生活了数十年,换了国籍,这个词也依然经常被提及。移民第二代和第三代开始这个词将会被慢慢淡化,更多使用“中国”代替。

我觉得这是一种 culture identity (文化标识?) 的体现。不在少数的汉语言使用者似乎对国家这个概念格外在意。这可能缘起自秦皇汉武时期对国家这个概念的塑形。自此以后的两千年,汉语使用者即便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也会不自觉地涌起“思乡”,“故土”的情感 - 一种对自己起源地的怀念。更甚的是,诸如“月是故乡明“这样的诗词谚语更渲染了此种情感。

这不由地让我思考另一个问题,经常使用“国内”这个词的人是如何认知自己的出生地的。下面是一些不相关的想法。

  • 出生于一个地方不意味着一定要生活在一个地方。
  • 曾经或者现在居住的地方不意味未来局限于此,除非已经做好长期规划或被迫无力改变。
  • 城镇化让农民逐渐脱离村镇,前往城市。
  • 中国没有经历类似大航海的时代,海外移民没有成为一种主流选择,因此即便离开了出生地,也更多还是停留在“国内”
  • 侨乡作为一种特例,有大量同村的亲属或朋友扎堆前往某个国家移民侨居的传统。

以上是些没啥逻辑性的思考。